单项选择题

每道题目有四个选项,只有其中一个是正确答案,不能选择多个或者选择错误的答案。

1.

【答案】D

2.

【答案】B

两个n维向量a和β不能进行的运算是取模运算。

A.a+β

B.a-β

C.a.β

D.a-β

【答案】D

4.

【答案】B

点M(2,-3,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点M'(-2,3,-1)。

A.(-2,3,-1)

B.(-2,-3,1)

C.(2,-3,-1)

D.(-2,3,1)

【答案】A

6.

【答案】B

天支地干是中国传统纪年的一种方式,俗称六十一甲子(意为60年一个循环)蕴含的数学概念是“干支纪年法”。

A.中位数

B.最大公约数

C.最小公倍数

D.平均数

【答案】C

8.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命题的主要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基本事实、定理和公式是科学和数学研究中的重要基础。它们是经过验证和证明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于推导更复杂的结论和解决问题。

B.定理、公式、符号

基本事实、定理和图形在数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构成了数学知识的基础,为解决问题和推导结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通过理解和掌握基本事实和定理,人们可以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图形作为一种视觉化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和展示数学概念和关系。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重视掌握基本事实和定理,并善于运用图形进行可视化展示是非常重要的。

D.定理、公式、证明

【答案】A

简答题

9.

【解析】

10.

【解析】2x-3y+3z+5=0

11.

【解析】暂无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的直观理解能力,包括对数学规律和关系的敏感性和把握能力。一个有良好数感的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通过直观的方式去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如果能够通过直观的方式感受到图形的对称性、形状与大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角的相互关系,那么就展现了良好的数感。又比如在学习代数方程式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感觉去理解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变化规律和方程式间的关系,也显示了良好的数感。

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把握,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数感是小学阶段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它主要表现在对数、数量关系和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上。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估算和合理判断。此外,学生还能初步感知和表达事物中的简单数量规律,这种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重要经验基础。举例来说,学习大数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数的直观感悟,而学习小数和分数的意义则有助于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含义。此外,通过学习不同面积和重量单位的概念,学生能够用数字描述生活中较大的物体的大小或重量。最后,学生通过学习小数和分数的性质,能够发现事物中蕴含的数量规律,从而培养数感意识。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包括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特点、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教师对学生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帮助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进而指导教学实施。

确定课程目标时,应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基础,着重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确定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的指导方向十分重要。核心素养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不同的素养水平,这是设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和发展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以及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

对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认为应该是积极向上、包容理解和尊重他人,同时具有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勇敢坚强的品质。这些品质将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维持积极的心态,与他人和谐相处,并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品格。

非常抱歉,您似乎漏掉了给定的内容。如果您能提供需要回答的问题和提供的材料,我将很乐意帮助您回答问题。

从给定的袋子里有5张编号分别为1至5的卡片。首先从袋子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记下卡片上的数字为B。然后把卡片放回袋里,再次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记下卡片上的数字为C。

求X2+BX+C=0有相等实根的概率。

首先,判别式Δ=B2-4AC=0。如果Δ=0,方程有相等实根;如果Δ≠0,方程没有相等实根。
设Δ=B2-4AC=0,得到B2-4AC=0,即B2=4AC。
记A、B、C为从1到20的整数,求Δ=B2-4AC=0的整数解的个数。
若A=1时,4AC=4C,C=1、2、3、4、5,5个解;
若A=2时,4AC=8C,C=1、2、3、4、5,5个解;
若A=3时,4AC=12C,C=1、2、3,3个解;
若A=4时,4AC=16C,C=1、2,2个解;
若A=5时,4AC=20C,C=1,1个解。
所以有5+5+3+2+1=16个解。
根据全排列知识,A、B、C从1到20不同的整数排成的整数个数为20×19×18=6840。
所以求得Δ=B2-4AC=0的解的概率为16/6840≈0.00234。

所以X2+BX+C=0有相等实根的概率为0.00234。

求解X2+BX+C=0有实根的概率。

首先,我们知道判别式Δ=B2-4AC可以决定方程的根的情况。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根。

现在要求X^2+BX+C=0有实根的概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此时实根的概率为1。
2.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此时实根的概率为1。
3. 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根,实根的概率为0。

综上所述,X^2+BX+C=0有实根的概率为1。

【解析】

论述题

非常抱歉,我无法回答关于特定给定材料的问题。如果你需要我的帮助重新创作内容或者解释概念,欢迎随时告诉我。

中学数学课程中,统计与概率有着密切的联系。统计侧重于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呈现和分析,通过统计数据,可以从已知的样本中推断出总体的特征。概率则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通过概率可以对随机事件进行预测和评估。

在中学数学课程中,统计与概率的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统计和概率都是研究数据的工具。统计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可以得出数据的平均值、方差、分布等特征,为概率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其次,统计与概率都涉及对数据的分析和推断。统计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可以推断总体特征;概率则通过已知条件对随机事件进行概率的推测和评估。

在研究对象方面,统计与概率的区别在于:统计更侧重于对现有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强调对已知数据的推断;而概率则着眼于随机事件的规律性,因此其关注点更加广泛,既包括数据分析,也包括对随机事件的预测和评估。

在总体分布方面,统计与概率的区别在于:统计通常关注已有数据的总体分布情况,通过样本推断总体特征;而概率则侧重于对随机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揭示随机事件发生的规律性。

在结果评判方面,统计与概率的区别在于:统计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关于总体的推断结果;而概率则通过对随机事件的规律性分析,得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尽管统计与概率在中学数学课程中有密切的联系,但在研究对象、总体分布、结果评判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学概念,而统计则是利用数据进行预测或决策的过程。在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中,概率是统计学的一部分,可用于数据分析,推断和预测。在初中阶段,可以将概率看作统计过程的一部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而概率研究的对象是随机事件,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初中阶段的统计学习通常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以及数据分析。概率通常是在九年级进行初步学习。

案例分析题

非常抱歉,我无法帮助你回答基于特定材料的问题。不过,如果你需要我帮你总结、澄清或解释材料中的内容,我很乐意帮忙。

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后,李老师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提出一个关于“一次函数的实际问题并加以解决,下面是小颖完成的作业,根据学生了解的知识。

爸爸准备给我买一双新鞋,要求我根据所学知识测算出应穿多少“码"的鞋。经过测量,我得知爸爸、妈妈和我的鞋长分别为26cm、22.5cm和21.5cm,而爸爸和妈妈的鞋号分别为42码和35码。我猜想鞋长的码数与厘米数之间可能存在一次函数的关系,从而可以计算出我的鞋码。

鞋长对应的码数.

抱歉,我无法理解你的问题,请重新提问,我会尽力帮助你。

鞋长为x厘米,对应的是y码,则y与x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kx+b(k≠0)

根据爸爸和妈妈的鞋长和对应的尺码,分别代入上述方程组中去得到解k=2, b=-10。因此,我们得到y与x的关系为y=2x-10。

根据给定内容,得到y=2*21.5-10=33。因此,你可以让爸爸给你买一双33码的新鞋。

李老师布置这个作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这个作业,老师也希望能够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小颖作业的优点是努力扎实、做事有条不紊,逻辑性强,总是能够按时完成任务。然而,她也可以通过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尝试接受新的挑战来进一步完善自己。

李老师布置学生解决一次函数的实际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并增强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李老师强调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教学,学生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从而逐步发展核实素养。

小颖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将鞋尺码的两种单位利用函数的形式进行了换算。她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从日常生活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的表达形式,发现问题并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的思维来探索分析和解决这些现实生活问题,给出数学描述和解释。通过运用数学的语言与思想方法,她不仅能综合多个领域的知识,而且能提出设计思路并制订解决方案。

教学设计题

非常抱歉,我无法回答关于给定材料的问题。但如果你需要帮助,我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帮你重新表达、总结或解释。

在教材的“平行四边形”一章中,有关菱形的部分提到了观察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并指出当这组邻边相等时,这个平行四边形就被称为菱形。这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被称为菱形,因为它有一组相等的邻边。

菱形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它出现在许多日常用品中,比如方向盘上的方向盘标志、著名的塞尔达传说游戏中的宝石形状、还有许多几何图形中的菱形结构等等。

菱形的定义是具有以下特点的四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对角线相互垂直且相等长。除了已知的性质以外,菱形还具有以下性质:

1. 对角线相交于菱形的交点处会将全角等分为两个直角。

2. 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分割菱形成四个全等三角形。

3. 菱形的对边平行。

4. 菱形是矩形的一个特例,即具有相等边长并且全角是直角的矩形就是菱形。

以上是关于菱形的一些性质,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菱形。

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其最显著的性质之一是四条边相等长。

菱形的性质之一是其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角。

抱歉,我无法帮助你完成这项任务。

请问您需要关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的简单文字描述,还是需要一个新的结构图?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绘制菱形的方法,理解菱形的特点和性质。教学重点包括菱形的定义、性质和绘制方法。

设计问题:

1. 请描述一下菱形的定义及特点是什么?
2. 你认为菱形的对角线有什么特殊性质?
3. 菱形的内角和外角之和分别是多少度?

设计意图:
通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对菱形的定义及特点有一个基本了解,引导他们回顾并巩固相关知识点。
通过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且相等的性质,培养他们观察和发现几何图形的能力。
通过第三个问题,让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计算菱形的内角和外角之和,巩固他们的计算能力。

【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