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数、写数

1、20以内的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包括1、3、5、7、9等。这些数字都不能被2整除,是自然数中的一部分。

偶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被定义为偶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讨论单数和双数,而在数学中则称为奇数和偶数。)

2、两位数

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组成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A:11可以拆解为(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有十三个1,14有一个十和四个一。

14 里面有 14 个一,15 里面有 1 个十和 5 个一。

15在里面有15个1。

19是一个十加九的数字。

在数字19中,有19个个位,而在数字20中,有2个十位。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0是由两个十和零个一组成的。

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十。

11、12、13、14、15、16、17、18、19、20。
再将它们一一写下来。

14这个数的读法是“十四”,写作是14。它的个位数是4,表示有4个“一”,十位数是1,表示有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给数字娃娃排队

这些数字可以按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分别为3、5、6、10、17、20或20、17、10、6、5、3。

在做这道题时,请写一个数字,然后划掉一个数字,确保没有数字重复或遗漏。

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数大于另一个数。

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请给我“看”字后面的人物是谁。当谈到比较时,如果和某个数字大1,就需要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加1;如果小1,则需要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减1。

比10小5的数是(5),比8多3的数是(11)。

三、几和第几

观察图,一共有16个图形。从左数第三个是一个星形,从右数第二个是一个方形。左边三个已经圈起来;右边第二个也已经圈起来。

在复习这类知识时,要学会区分左右方向,并能够准确地确定方向;同时要明白“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四、相邻数

数字2前面的数字是1,后面的数字是3,如果2再加上1就是3,再减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字是1和3。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19的前面是18,19的后面是20,······,与19相邻的数是18和20。

五、事物的对比

1.两个事物的对比

在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数量、长度、高度、重量等方面时,通常会以其中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够得出另一个事物相对于标准的大小、数量、长度、高度、重量等。

比较长度时,通常需要将物体的一端对齐以进行测量,也可以使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在比较身高时,需要确保参与比较的人们站在同一个平面上。

使用一一对应原则可以比较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确保每个元素都有对应的匹配项。

2.三个事物比较

首先我们可以两个两个地比较这三个事物。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它们之间的比较结论。

如果一个人比另一个人重,而第二个人又比第三个人重,那么可以推断出第一个人比第三个人重。第一个人是最重的,而第三个人是最轻的。

只有称量A和B,称量A和C,才能确定谁最重,以及谁最轻。

六、加减法(一)

将两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两个数相加得到的结果称为和。例如,在3+5=8中,3和5是相加的两个数,而8是它们的和。

将一个数里面减去一部分数,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表示是多少。

减数+差=被减数如:13+6=19中,6是减数,13是差,19是被减数。

要点:

记住表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结果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相当重要,它是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部分。通过掌握10以内加减法,可以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是很简单的,但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希望你能够认真对待这一内容的学习,并且进行充分的练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三)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两个数相加,其和保持不变。如果其中一个数增大了,那么另一个数就要减少,且增加的数量等于减少的数量。

当一个固定数与另一个数相加时,如果后者发生变化,那么两数相加的结果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变化量与加数的变化量一致。

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到的结果保持不变。

2、减法

当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时,减数保持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加,结果也会增加,增加的数量取决于被减数增加的量。同样地,如果被减数减少,结果也会减少,减少的数量取决于被减数减少的量。

当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时,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增加的减数量等于结果减小的量;如果减数减小,结果就增大,且减少的减数量等于结果增大的量。

两个数相减,差保持不变:被减数增加多少,减数也要增加相同的多少;被减数减少多少,减数也要减少相同的多少。

七、加减法(二)

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包括两种常用的技巧,一种是“凑十法”,另一种是“凑小数,拆大数”。

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比如说3+7=10,然后将7分成5和2,那么计算为3+5+2=10。

将大数拆分成更小的数字,然后通过相加或相乘等操作组合这些小数,最终得到所需的大数。

15

孩子喜欢并且熟悉的方法通常是他们学习的最佳方法,因此只需掌握一种方法就足够了。

在20以内进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是一种简单的运算方法,它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字的运算规律。例如,对于不进位加法,当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在0到9之间时,不需要进位;对于不退位减法,当被减数减去减数的结果在0到9之间时,不需要借位。这种运算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以上内容重新进行创作后如下:
在20以内进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字的运算规律,这种简单的运算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轻松地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11+6(个位相加,1+6=7)

11+6并不等于1715-3。对于11+6,结果是17;对于1715-3,结果是1712。

15-3=12

训练加强进位和不进位,以及不退位的能力。

在解题时,通过观察给出的图形和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利用图中的信息来正确列出方程或式子。

常用的关系有:

总数减去部分数等于部分数

差等于和减去被减数。

相差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数的差值,用来表示这两个数之间的差异。

剩下=原有-借出

八、分类

分类是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分类的标准主要取决于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可以根据形状、颜色、大小、用途等方面进行分类。

所有事物都可以根据其特征被归类到特定的类别中,这个过程被称作分类。分类标准是用来将相似的事物分在一起的依据。我们可以通过单一的分类标准来观察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分类标准来观察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抱歉,我无法理解你的输入。你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或者问题,以便我可以更好地帮助你吗?

按照形状分类:1、三角形2、星形3、圆形

按颜色分:1、彩色2、黑白

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当已知分类标准时,只需确定事物属于哪个类别,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当面对许多不同的物体时,我们需要自己确定它们的分类,首先要观察每个物体的特点,然后将具有相同特点的物体归为同一类。这些共同的特点就是我们确定分类标准的基础。

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按照物体的形状、颜色、功能等进行分类。

3、常见题型有:

对一类物体进行分类并将它们圈起来。

物体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

请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我理解您的需求。

九、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6个矩形的面,其中有些面是相同的,有些是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对面是相等的,这个特性使得长方体可以画出矩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火柴盒、文具盒等物品都属于长方体的范畴。

2、正方体

正方体是一个有六个平面和直边的立体图形。它的所有棱都是相等长度的,每个面积也都相等。在桌子上平放时,它的高度也是一样的。此外,使用正方体可以构成正方形。魔方是一种类型的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形状类似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形面,因此可以用它来画出圆形。此外,它还有一个弯曲的侧面,放置在桌子上可以让它滚动。

4、球

球是一种圆圆的东西,可以滚来滚去。我们通常玩的皮球、篮球、足球,都属于球的范畴。

(二)平面图形

长方形是一种四边形,它有四条边,其中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是一种具有四条边的几何形状,并且每条边长度相等。

3、圆形:没有角

4、三角形:三条边

(注:可以在三棱柱上选择画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十、认识钟表

可以认读整点、半点、整点过一刻钟或差一刻钟到整点这四种时间。

几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时针指向1,分针指向12时,表明时间是1点整。

时钟上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2时,表示的是2点整。

指针指向不同的数字时就是不同的时间。4:00

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时,即为6点。

钟表显示的时间为1:30,当时针指向1和2之间,分针指向6的位置时表示半小时。

时针指向2和3之间,分针指向6时,时间显示为2点30分。

时针在3和4之间,分针在6的位置,所以现在是3点半。

时针指向4和5之间,分针指向6时,时间是4点半。4:30

时针指向5和6之间,分针指向6时,表示当前是5时30分。

指向6和7的时针,分针指向6的时候是6点30分。

在半小时的时候,时针会指在两个数字中间,而分针则会指向6。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表示这个时刻是错误的。而当分针指向12附近,时针正好指向正确的数字时,这时大约是几点钟?

在练习拨动钟表指针时,需要确保将时针和分针准确拨到指定的位置上。

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没有完全对准数字,它们稍微偏了一点。因此,我们不能准确地说出现在的时间,而应该说“大约是几点”。

请注意,在调整手表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钟以内。

一年级是儿童兴趣培养的重要阶段,这时候的孩子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将各种各样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和趣味活动中,来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可以利用绘画、手工、音乐等形式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此外,在一年级阶段,也可以引导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或者学习一些简单的乐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应该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因为只有在低年级时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思维习惯,孩子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快的进步。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积累简单的运算知识和规律,认识和分析简单图形,培养找规律和尝试的方法,以及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课堂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故事、诗歌和谜语来让孩子学到知识,同时感到轻松有趣。

一年级重点难点解析

巧算和速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巧妙的方法和技巧来快速进行数学运算。巧算和速算的基本知识包括对数字的特殊性质的认识,如数字之间的关系、各种运算规律和技巧,以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简化复杂的计算过程。通过掌握巧算和速算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快速解决数学问题。

一年级学生通常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计算问题,这是他们学习的第一个挑战。如果能够帮助他们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找到规律,化繁为简,就能够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此外,计算和速算是后续学习各种数学问题的基础。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就要打好计算的基础。

掌握和学会识别各种基本图形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学生通常会学习关于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基本图形的知识。通过系统的指导,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这些基本图形的个数;这样能帮助学生建立有序思维,并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3. 学习简单的枚举法

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枚举法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数学课上,老师通常会用更直观的数数方法来解释这个复杂抽象的问题,以便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枚举法的训练重点在于培养有序的思维方式。刚开始学习时,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奇数和偶数是数论中的基础概念。一个整数如果可以被2整除,那么它就是偶数;否则,它就是奇数。对于两个整数,如果它们不相等,那么它们是不等的;如果它们相等,那么它们是相等的。这些概念在数论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我们理解整数的性质和特点。

数论问题在后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学期将学习关于数字的奇偶性、大小关系以及相等性等基础知识,这些将为未来学习打下基础。我们会将数论问题分解成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以便让数学学习更加系统化。